米乐客户端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雨前情报 比亚迪掀智驾平权浪潮;三维交通时代加速到来;大规模AI应用时代将提前到来

更新时间:2025-03-03 作者:米乐客户端

  3、DeepSeek开源“三体通信术”:大幅度的提高MoE训练效率,大规模AI应用时代将提前到来

  7、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上线运行,全国一体化公共数据资源登记体系构建进入新阶段

  近日,比亚迪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并表示将覆盖品牌全系列21款产品,其中7万元以下的海鸥车型将搭载天神之眼C的高阶智能系统,“智驾平权”话题引发热议。

  雨前在梳理20万元以下搭载高阶智驾车型中发现,从时间线上看,比亚迪并非第一个带领智驾平权的车企,广汽本田在2023年已经推出了10万以下搭载L2级别智驾系统的车型,并实现全系车型100%搭载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从车企来看,长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推动智驾平权力度较强。从价格上来看,高阶智驾系统已下探到7万元车型。

  一是技术持续突破,如无图化方案降低部署成本,BEV+Transformer算法能提高环境感知精度,减少对昂贵传感器的依赖。

  二是主要零件成本下降,核心传感器制造成本随着制造工艺的成熟及规划生产会降低,如4D毫米波雷达价格下降至500-1000元。

  三是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车企间的“价格战”导致利润率持续下滑,2024年前11个月,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4%,各大车企也在不断寻找新的竞争突破点。伴随车企价格战进入白热化及AI领域的发展,智能驾驶成为新的竞争因素,头部车企以低价享受高阶智驾抢占市场,迫使其他车企为了获得市场占有率加快智能驾驶脚步,车企竞争正在由“电动化”走向“智能化” 。

  2025年将是高阶智能驾驶加速普及的一年,“智驾平权”的推进将带来三方面的影响。

  一是上游供应商面临成本承压和供货压力。如2025年比亚迪销量目标是500万辆,其中60%以上会搭载高速NOA起步的高阶智驾,芯片、传感器等上游供应商订单量会随着下游需求同步增长,车企对成本的严控可能会导致供应商面临供货压力。

  二是行业格局将被重塑,强者愈强。如比亚迪计划投入1000亿元用于智能化发展,并且L2级智能驾驶的搭载量已经突破了260万台,已售车型中智驾系统搭载率超过57%,雄厚的资金及海量的数据优势更利于头部企业推动研发及减少相关成本,提高竞争力。二三线车企在持续的价格战冲击下,被迫卷入智驾竞争,部分车企恐难生存。

  三是产业价值链发生重构。当无人驾驶技术从溢价工具转变为标配服务时,汽车产业的竞争逻辑将彻底改写。车企不再依赖高溢价市场,而是通过提供更多的智能驾驶功能来吸引消费的人,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近日,马斯克参投的飞行汽车公司Alef Aeronautics推出的Model A原型车于美国加州进行了城市环境中的飞行测试,成功完成垂直起降、越过障碍物等动作。Model A在2023年已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特别适航证书,为全球首款获得此类认证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汽车,并计划在今年底开始生产和交付,目前已经收到了超过3300个预订订单。

  据雨前分析,Model A作为全球首款在城市中实现驾驶和垂直起飞公开验证的飞行汽车,是目前飞行汽车各型号中最为独特的一款。

  从外观来看,Model A和现有的小鹏、广汽等飞行汽车外观完全不同,没有外露式的螺旋桨,造型上更贴合传统汽车的设计,拥有四个车轮、前后灯组以及方块式的车身。

  从材料来看,Model A车身采用碳纤维材质打造,重量仅为386kg,在保证强度的同时,有效减轻了整车重量,对提升续航能力和飞行性能都有着积极作用。

  从功能上来看,Model A是一款既可地面行驶又可空中飞行的陆空两栖汽车,无需跑道即可起飞,8组隐藏式螺旋桨可缩进轮毂,实现地面行驶和空中飞行的动态切换。

  从动力来看,Model A采用纯电驱动,可搭载1-2名乘客,地面行驶的最大续航能力达354公里,飞行续航能力达177公里,能够很好的满足日常通勤以及中短途出行。

  DeepSeek开源“三体通信术”:大幅度的提高MoE训练效率,大规模AI应用时代将提前到来

  近日,DeepSeek在其“开源周”活动中发布了DeepEP,一个全新开源的用于混合专家(MoE)模型训练和推理的EP通信库。DeepEP如同在AI模型的“专家团队”间架设了一条高速公路,让原本拥堵的“乡间小道”变成数据包“闪现”的通道,解决了传统通信中“千辆卡车挤小路”的困境。

  在硬件资源调度上,DeepEP像一位智能交通指挥官,通过“双通道传输”(NVLink和RDMA)为GPU间数据规划最优路线——节点内像“同城快递”用NVLink秒达,跨节点则像“跨省专线”通过RDMA低延迟送达,测试显示DeepEP在千卡GPU集群环境下的通信延迟时间较传统方法减少了约30%至50%。

  更重要的是“数据缩骨术”,DeepEP将信息压缩成“纳米胶囊”(FP8格式)运输,既节省带宽又保持精度,相当于用绿皮车票价享受高铁速度。

  最终,DeepEP系统让MoE模型从“256人嘈杂会议室”升级为“思想透明的三体人网络”,每个专家瞬间共享全局信息,彻底告别“手工分拣快递”的低效时代。

  一是DeepEP技术不仅是对传统AI基础架构的重建,更将其视为通往通用AI(AGI)的一条重要道路。

  二是DeepEP将为大规模AI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赋能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高端领域。

  三是直接推动AI训练从“算力堆砌”向“算力-系统协同优化”范式转变,使得中小企业也能低成本训练专业AI模型。

  四是以DeepEP为代表的高效通信方式,不仅能优化AI应用程序的执行效率,还能促进开发者在区块链等新兴领域进行更广泛的探索。

  五是DeepEP为未来数码产品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将向更加智能化、低延迟的设备方向发展,并探索出全新的应用场景。

  近日,中微半导体与成都高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30.5亿元建设半导体高端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及西南总部。该项目将重点研发化学气相沉积设备(CVD)、原子层沉积设备(ALD)等关键设备,预计于2025年启动建设,2027年建成投产。

  目前,半导体高端设备,如光刻设备、涂胶显影、离子注入机等,长期由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主导。以中微半导体主攻的薄膜沉积设备(CVD和ALD)领域为例,全球市场主要被美国应用材料(AMAT)、泛林(Lam Research)、日本东京电子(TEL)、ASM等国际巨头占据。

  我国在高端设备国产化率仍较低,薄膜沉积设备国产化率为10%~30%,检测和量测设备国产化率不足5%,而高端光刻机、离子注入机等设备国产化率仅为2%~5%,其中光刻机国产化率甚至不到1%。

  作为国内薄膜沉积设备领先企业,中微半导体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VCD,CVD一种特殊形式)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稳居国内龙头。

  成渝地区正在致力于打造中国半导体产业第四极,但目前该地区半导体设备公司数较少,技术相对薄弱。尽管已有热处理设备(莱普科技)、测试设备(长川科技、华兴源创等)、仓储自动化(思越智能)、刻蚀零部件(成都超纯)等半导体设备配套能力,但仍缺乏大型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随着中微半导体项目落地,将填补成渝地区薄膜沉积设备(CVD/ALD)制造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空白,推动成都成为具备高端半导体核心设备量产能力重要城市。

  XREAL近期发布对AI眼镜的分级,并提出2025年为L2级AI眼镜元年,L4高阶级别AI眼镜将在2027年到来。当前,各大厂商加速布局,技术升级实现成本下降,一同推动AI眼镜从概念验证迈向消费级普及阶段。

  AI眼镜厂商竞争日趋白热化。手机生产厂商OPPO、魅族、小米等则将AI眼镜融入既有的产品生态中;专注AI眼镜的XREAL、影目科技、雷鸟创新在硬件性能上实现追赶,同时通过本地化的内容合作和场景开发构建起独特优势。

  2025年将迎来“百款大战”。‌Rokid Glasses、RayNeo V3 AI相机眼镜、‌雷鸟V3 AI拍摄眼镜、‌李未可AI眼镜等一系列AI眼镜产品将陆续亮相。

  技术升级、国产替代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国产厂商如鲲游光电、灵明光子实现低阶衍射光栅量产,光波导模组价格从每片5000元降至2000元以内;京东方、视涯科技等企业量产硅基OLED(micro-OLED)屏幕,单片成本从2021年的150美元降至2024年的70美元以下;轻量级多模态模型(如OPPO AndesGPT、vivo蓝心大模型)可部署在眼镜端,单设备AI算力成本较2022年的GPT-3方案减少70%。硬件成本两年内腰斩,AI眼镜有望加速爆发。

  2025年开年,Deepseek-R1凭借高推理性能、低训练成本及开源属性,在消费级、行业级、政务级等各类应用中飞速渗透。截至目前,DeepSeek应用程序日活跃用户量突破3000万,腾讯云、华为云、阿里云等各大云服务提供商相继接入Deepseek-R1/V3大模型,超20家汽车企业、超25家能源企业及30家以上医疗企业等各行各业厂商纷纷加快部署Deepseek大模型。

  作为实现工程创新突破的大模型,Deepseek爆火将加速AI发展进程,也将重构AI硬件发展格局,服务器、算力芯片、光通信等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服务器方面,DeepSeek优化模型部署效率,企业私有化部署需求上升,推理服务器、大模型一体机等需求将持续提升,浪潮、华为、新华三等厂商加快布局。

  算力芯片方面,DeepSeek通过算法工程创新大幅度的降低了训练芯片性能需求(使用2048块H800即可与GPT-4o性能比肩),国内算力厂商迎来发展机遇,华为、寒武纪等通过开源框架优化兼容DeepSeek,有望突破CUDA生态依赖;推理芯片需求也将伴随DeepSeek大范围的应用而加速增长。

  光通信方面,雨前顾问调研得知,DeepSeek有望推动全球数据中心(尤其是微型数据中心)建设,光通信需求量将逐步提升;较低的算力配置门槛也使数据中心对中低速率(400G、200G)光通信产品需求回升。

  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上线运行,全国一体化公共数据资源登记体系构建进入新阶段

  2025年3月1日,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公共数据资源是数字化的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该平台的上线运行不仅能推动全国公共数据资源的统一登记和相互连通,也将为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提供了有力支撑。该举是构建全国一体化公共数据资源登记体系的关键一步,不仅标志着我国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和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代表着释放了多重战略信号和机遇。

  未来,一是我国数据资产化或将加速推进。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的建立,意味着公共数据将被更加明确地界定和管理,为其资产化进程奠定基础。这将促使公共数据从单纯的信息集合转变为具有价值的资产,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二是数字治理能力或将逐步提升。通过对公共数据的全面登记和整合,政府将能更精准地掌握数据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从而优化决策过程,提高治理效能。实现以数据为驱动的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模式。

  三是或将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丰富、准确的公共数据资源将为公司可以提供更多的创新素材和决策依据,助力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产业体系的优化调整。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